标题:针对液态危险品的安检技术发展现状
下载:点击这里下载
详细:
液态危险品在常温下通常呈液态,具有组分均匀、流动性好、运输方便、易于制造和伪装、隐蔽性强等特点,另外,液态危险品的原材料可以分开运输,这些都增加了安全检查工作的难度。不合法的运输和使用液态危险物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并成为新的恐怖活动手段,现在,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液态物品的检查和监控,客运领域在监管方面一直缺乏力度,其主要原因就是涉及的面广、涉及的量大。如2011年春运的前3个星期,铁路就查堵旅客携带各类危险品2,0000多起,其中易燃化工品9993kg;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发布的“临时保安管制指导原则”,要求对液体、凝胶、气溶胶执行新的航空安全措施;中国民用航总局也开始实施《关于限制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的公告》,规定乘坐中国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每次可随身携带总量小于1升的液态物品(除酒类),若多余1升,多的那部分一定要交运。液态物品要打开瓶子检查,确定不是危险物品后才可以携带。因此,快速、科学、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保证公共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能保证更高的安检工作效率,其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液体安全检查的技术和设备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1 液体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像是磁力针、X射线检测仪等这类传统的安全检测设备[1-2],可以识别出武器和普通炸药等危险品,可以更好地保证安全检查工作的进行,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安检技术手段,这些设备对有特定形状、有金属起爆装置、背景不太复杂的爆炸物检查效果较为良好。然而,因为设备技术条件不够,不能检测高精密炸弹、有毒有害的危险品,易燃液体等。对于那些不容易挥发的液态危险品,尤其是密闭容器中的液态危险品,基本上无法检测。因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努力研究更好、更完善的安全检测技术。
目前的液体安全检查方法不仅包括部分传统技术,还有试纸法、拉曼光谱法、微波法、超声法和核磁共振法等[3]。但试纸法属于有损检测,需要打开被检物的外包装并取样,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检查高峰期的情形,容器得逐个的打开,这样就增加了检测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使得乘客不得不排队等候,给乘客造成了一些麻烦的同时,而且会造成一些人为的判断错误。其他方法也存在各自的不足,有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或不能针对密闭容器内部的液体,光学方法如拉曼光谱法无法适用于不透明的包装材料,有的仅适用于塑料瓶的检查等。
X射线技术有很多的优点,如成本不高,不用接触,检查需要的时间较短,可成像等,所以能在安检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在,X射线透视成像技术和CT扫描成像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这两项技术是医用扫描成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液态物品的检查方面,能够得到投影数据,重建图像,根据被检物品的物理属性值来判断是否安全。双能CT成像系统的检测精度很高,在以后的安全检查技术发展中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检查速度不快、成本不低,还需要加快研究和改进。而其他基于X射线的安检技术对液态物品检查时在精确性上还存在差距。
下载:点击这里下载
详细:
摘要: 液态爆炸物由于制作与起爆简单、运输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了实施恐怖活动的新的手段。液态物品的快速准确识别成为了安全检查工作中极为迫切的需求,对国内外针对液态危险品的安检技术与设备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液态危险品安检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未来安检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形势,由于政治和民族等方面的原因,国际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9.11等恐怖事件的发生,给许许多多的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让世界各国开始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重大国际活动如奥运会、国际峰会等,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能否顺利进行活动的关键议题。重要国际活动的要害部门、机场、铁路、地铁等部位成为加强安全检查的主要对象,如今,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过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己经研发出了不少的安全检测产品,这样便能更好的保证公共场所安全。液态危险品在常温下通常呈液态,具有组分均匀、流动性好、运输方便、易于制造和伪装、隐蔽性强等特点,另外,液态危险品的原材料可以分开运输,这些都增加了安全检查工作的难度。不合法的运输和使用液态危险物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并成为新的恐怖活动手段,现在,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液态物品的检查和监控,客运领域在监管方面一直缺乏力度,其主要原因就是涉及的面广、涉及的量大。如2011年春运的前3个星期,铁路就查堵旅客携带各类危险品2,0000多起,其中易燃化工品9993kg;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发布的“临时保安管制指导原则”,要求对液体、凝胶、气溶胶执行新的航空安全措施;中国民用航总局也开始实施《关于限制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的公告》,规定乘坐中国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每次可随身携带总量小于1升的液态物品(除酒类),若多余1升,多的那部分一定要交运。液态物品要打开瓶子检查,确定不是危险物品后才可以携带。因此,快速、科学、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保证公共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能保证更高的安检工作效率,其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液体安全检查的技术和设备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1 液体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像是磁力针、X射线检测仪等这类传统的安全检测设备[1-2],可以识别出武器和普通炸药等危险品,可以更好地保证安全检查工作的进行,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安检技术手段,这些设备对有特定形状、有金属起爆装置、背景不太复杂的爆炸物检查效果较为良好。然而,因为设备技术条件不够,不能检测高精密炸弹、有毒有害的危险品,易燃液体等。对于那些不容易挥发的液态危险品,尤其是密闭容器中的液态危险品,基本上无法检测。因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努力研究更好、更完善的安全检测技术。
目前的液体安全检查方法不仅包括部分传统技术,还有试纸法、拉曼光谱法、微波法、超声法和核磁共振法等[3]。但试纸法属于有损检测,需要打开被检物的外包装并取样,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检查高峰期的情形,容器得逐个的打开,这样就增加了检测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使得乘客不得不排队等候,给乘客造成了一些麻烦的同时,而且会造成一些人为的判断错误。其他方法也存在各自的不足,有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或不能针对密闭容器内部的液体,光学方法如拉曼光谱法无法适用于不透明的包装材料,有的仅适用于塑料瓶的检查等。
X射线技术有很多的优点,如成本不高,不用接触,检查需要的时间较短,可成像等,所以能在安检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在,X射线透视成像技术和CT扫描成像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这两项技术是医用扫描成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液态物品的检查方面,能够得到投影数据,重建图像,根据被检物品的物理属性值来判断是否安全。双能CT成像系统的检测精度很高,在以后的安全检查技术发展中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检查速度不快、成本不低,还需要加快研究和改进。而其他基于X射线的安检技术对液态物品检查时在精确性上还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