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探测器”的由来
英国检控官说,56岁商人麦考密克知道他公司发明的所谓炸弹探测器根本是无效的,但还出售到世界多个国家,“完全缺德”。实际上,早在2010年1月,BBC电视节目“新闻之夜”就曾揭露麦考密克发明的所谓炸弹探测器,不过是基于他从美国用20美元买来的高尔夫球寻找器。“他把这些寻找器改头换面后售价4万美元一只,大批出售到伊拉克、格鲁吉亚、沙特、尼日尔、中国等20个国家。中国警方也是他的客户之一。”
根据考证,1996年,美国有一家叫Quadro的公司,声称可以提供一种仅使用同一芯片就可以探测各种分子的“高科技装置”,价格从$395到$8000不等。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检查了这种装置,发现这种装置由一个中空的盒子和一根天线组成,芯片由两片塑料夹一片纸组成,成本大约2美元。后来因为FBI的介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禁止了Quadro公司制造和出售这种装置。
后来,Quadro公司的副总罗伊从美国跑到英国,继续卖这种高科技装置,并将其改名为“Mole(摩尔)”。资料显示,这个罗伊即为麦考密克的公司人员。从公开报道来看,摩尔探测器功能之强大令人吃惊———探测半径超过100米,可穿越墙壁、集装箱乃至冰层,准确定位数十种爆炸物、毒品乃至人体;它不需要任何电源,仅靠使用者行走时产生的“人体静电”即可工作。
其工作原理很像
在摩尔探测器的售卖网站,是这样介绍其工作原理的: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就好比人类的DNA一样,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有其本身的“特征”。摩尔就是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赋予物质一个“特征”,并且将这些“特征”固化到主机的记忆卡中。这样,摩尔即可对附近区域中所有具有类似“特征”的物质进行定位。这是利用了分子共振、人体静电和超低频传导技术等原理。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全宏俊说“我不能理解这样的工作原理,最难以置信的是探测器竟不需要电源,而人体产生的静电十分微弱。”至于此类探测器以“记录分子特征”来实施探测的工作原理,方舟子在2009年就曾说过“没有哪个学科有这个理论,也根本就不会有科学家研究这个。”
更有力的驳斥来自国际著名反伪科学人士詹姆斯·兰迪——他以百万美元悬赏:任何人能通过双方认可的实验,证明超自然现象的存在,就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奖励。并同时邀请生产商参加百万美元挑战,但至今无人回应。
04年进入中国,并在08年大规模普及
2008年7月,广州火车站作为中国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一次就装备了20台摩尔探测器。据媒体报道,在广州火车站台,一名铁警手持一种如手机大小的黑色仪器在站台来回巡走,仪器前方是一条类似收音机天线的钢线。“这是从英国进口的新型排爆仪器,叫‘摩尔探测器’,只要方圆150米的范围内出现炸药或其它爆炸物,即使穿透车厢它也能迅速感应出来。”手拿“摩尔探测器”的警官说着,从腰间挂着的黑色皮套里抽出一个约收音机大小的黑色密封盒子,“这是‘摩尔’的主机,不用电池,人体慢慢行走就可产生静电,它就能开始工作。”
摩尔探测器早在2004年就已涉足中国,首先大规模引进的是重庆,在2007年,重庆“从英国进口3000多支探测器将陆续装备执法人员”。而大面积普及则在2008年。公安部2008年曾大批购买“摩尔探测器”用于奥运会、春运等安保工作,每套探测器采购单价普遍为28万元人民币。在一篇《科技点亮奥运之火 北京奥运会9大科技看点》的官方新闻稿中,官方称“北京奥运会有‘嗅觉灵敏’的摩尔探测仪保驾护航”。
宣传口径下,摩尔探测器在中国“战功赫赫”
在搜索引擎输入“摩尔探测器”,可找到数百条相关新闻,大都讲述这种探测器在全国各地的赫赫战功:青岛警方用它查出50多万响土鞭炮,西安警方用它搜出600多件非法烟花爆竹,福州警方用它在酒吧里揪出6名瘾君子,湖南警方用它在雪峰山隧道查出12吨炸药,重庆警方用它在火车站抓住身藏冰毒的嫌犯……
目前,仍可发现2013年1月中国多地警方使用英国进口的摩尔探测器神奇破案的新闻。例如中国北方网2013年1月4日的报道说:“元旦过后,春节脚步临近,非法制造、运输、储存烟花爆竹的高峰也将来到,公安大港分局率先在本市发起整治烟花爆竹专项行动,今年民警查控民爆用品多了一个新式武器—来自英国的摩尔探测仪。”
可笑的是,天津政法综治网2010年就刊文《摩尔探测器骗局曝光全记录》,可直到今年1月4日,天津警方还很自豪的宣布《民警查控民爆用品添置新武器——摩尔探测仪》,“治安支队民警老王说,有了这件‘宝贝’,民警查缴烟花爆竹变得手到擒来。”
如果说摩尔探测器是伪科学,报章里那些“战果”又是怎么得来呢?如果不考虑这类稿件中夸大的成分,确实有一种心理作用从中作祟。这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在大脑里想象运动,躯体也不由自主地产生微弱运动”的现象。按照这种解释,摩尔探测器根本无需产生作用,只要操作员在直觉上觉得某个方向“有问题”,产生“念动动作”,操作员准确的直觉,成就了摩尔探测器的“赫赫战果”。